麦田影院 麦田影院

《哈利波特》重映,我抢先挖到它的8大秘密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15   浏览次数:2

国庆刚结束,相信许多哈迷已经按捺不住了。

从10月11日起,《哈利·波特》全系列八部电影即将陆续登陆全国影院,这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在国内最大规模的重映活动。

由时光网发起的《哈利·波特》“魔法时光放映季”活动,将从线上和线下带你重返霍格沃茨时光,重启魔法奇幻世界!

从10月11日起,“魔法时光放映季”活动将持续一个月,活动期间,不仅为你展现魔法世界丰富的台前幕后内容,更有线下观影团,让你亲临影院,享受《哈利·波特》八部曲带来的震撼体验。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作为开篇之作,对于千千万万梦想着进入霍格沃茨的“麻瓜”影迷来说,它无可替代的魔力更远在数字与票房之外。

从书本走向银幕

在“哈利·波特”成为风靡全球的文化符号之前,华纳兄弟影业就早早傍上了这颗在未来相当坚挺的摇钱树。

那是1997年的夏天,英国制片人大卫·海曼在助理的推荐下彻夜看完了一本新人作家写的儿童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海曼随即决定要将这本书拍成电影,便跑去游说好友莱昂纳尔·威格拉姆的公司,也就是华纳兄弟影业来购买版权。

当时,华纳就对J·K·罗琳的小说达成了“First Look Deal”协议,相当于原创内容的优先挑选拍摄权。

敲定First Look Deal几周之后,华纳果断决定让合作关系更近一步,直接买断《哈利·波特》未来可能出版的所有作品的电影版权。

当时这个系列的第一本小说《魔法石》尚未被美国出版商发掘,就连在它的老家英国也只印刷了500本,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哈利·波特的名字。

谁能料到,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他们抱着赌博心态促成的电影项目,会在尚未开机之前就坐拥全球上亿粉丝的翘首企盼。

随着《哈利·波特》系列的一路爆红,慧眼识珠买下版权的威格拉姆也升任华纳电影制作部的高级副总裁,并负责主导该系列的电影开发。

第一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仅印刷了500

敲定First Look Deal几周之后,华纳果断决定让合作关系更近一步,直接买断《哈利·波特》未来可能出版的所有作品的电影版权。

当时这个系列的第一本小说《魔法石》尚未被美国出版商发掘,就连在它的老家英国也只印刷了500本,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哈利·波特的名字。

谁能料到,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他们抱着赌博心态促成的电影项目,会在尚未开机之前就坐拥全球上亿粉丝的翘首企盼。

随着《哈利·波特》系列的一路爆红,慧眼识珠买下版权的威格拉姆也升任华纳电影制作部的高级副总裁,并负责主导该系列的电影开发。

大卫·海曼(左)与J·K·罗琳

在华纳的支持下,海曼与原著作者J·K·罗琳开始物色编剧,并很快找到了史蒂芬·科洛夫来主笔剧本,他们三人也正是日后《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幕后主心骨。

科洛夫俘获罗琳的心只用了一招。“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最喜欢的角色是赫敏。”

罗琳回忆两人的初次碰面,觉得科洛夫不像别的编剧那般浮夸和戏剧化。罗琳一直认为,能看懂赫敏的人就等于读懂了她心。

J·K·罗琳与史蒂芬·科洛夫

科洛夫主笔了七部《哈利·波特》电影剧本,因家庭原因缺席了第五部《凤凰社》。早年的交情让科洛夫深得罗琳信任,甚至当罗琳开始创作编剧处女作《神奇动物在哪里》的时候,也去找科洛夫做过参谋。

等到制作团队开始甄选导演的时候,哈利波特已经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特里·吉列姆等多位好莱坞名导先后与这部电影传出“绯闻”。

这时候,因《小鬼当家》系列小有名气的导演克里斯·哥伦布也拜托经纪人联系到华纳,他在看完小说之后满腔热血的免费给华纳改写了一份《魔法石》剧本,这在讲究现实利益的好莱坞是极其罕见的举措。

斯皮尔伯格拒绝了《魔法石》

2000年初,斯皮尔伯格拒绝了《魔法石》的导演邀约,宣称“我确信《哈利·波特》电影系列无论如何都会达到现象级的成功,不过我的导演兴趣在别处。”

华纳回想起拍儿童片经验丰富又诚意满满的克里斯·哥伦布,并把他请到爱丁堡与大boss罗琳进行“终面”。

经过长达三小时的面试,开启银幕魔法世界的钥匙终于交到了哥伦布手里。

寻找霍格沃茨铁三角

幕后团队搭建完成之后,《魔法石》剧组迎来了更大的挑战:挑选小演员。

尤其是三位主角——哈利、罗恩与赫敏的人选,他们将决定整个《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未来,不容有失。

赫敏的扮演者爱玛·沃森,是霍格沃茨铁三角中最先确定的演员。

父母都是牛津高材生的爱玛,虽说没有什么表演经历,却从骨子里透着与赫敏相似的特质——旺盛的求知欲、要强、有一颗纯粹的心。

爱玛·沃森

随后就位的是“罗恩”鲁伯特·格林特。

鲁伯特与罗恩一样天生红发,来自一个大家庭,他是家中的老大,有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

现实中的鲁伯特拥有罗恩式的乐观,同时也是不折不扣的“妹控”,对妹妹们有求必应。

进入最终选拔的罗恩候选人里,还出现了一张日后大家非常熟悉的面孔——汤姆·费尔顿。

剧组曾经让汤姆化上罗恩的妆容与爱玛试镜,最后导演与制片人一致认为,他还是更适合扮演哈利的死对头、斯莱特林坏小子德拉科·马尔福。

海选“哈利·波特”的新闻经过媒体曝光之后,几乎全英国的适龄儿童都被家长或者经纪人带到伦敦来参加试镜了。

然而让大家崩溃的是,距离开机时间还有三个月的时候,电影的救世之星“哈利”迟迟没能出现。

这时,导演哥伦布无意间看到BBC的电视电影《大卫·科波菲尔》,片中扮演童年科波菲尔的小演员让他过目不忘。

随着试镜的演员越多,哥伦布愈发认定那个扮演科波菲尔的小男孩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就是他心中期盼的哈利模样。

可身边的同事却告诉他,“你不可能搞定那个孩子的,他父母不想让他做演员。”

在某个夏日的夜晚,《魔法石》制片人海曼与编剧科洛夫来到剧院看戏散心。

海曼见到前排坐着的熟人艾伦·雷德克里夫,就跟他打了个招呼,谁知一眼看中了艾伦带在身边的儿子丹尼尔,之后那场戏海曼一直默默观察着丹尼尔,对台上发生了什么全然不知。

散场后,海曼立马对丹尼尔的父亲发动了“熟人攻击”,光速套近乎带丹尼尔聊天吃饭,还去领着他去看WWE摔跤比赛。

一来二回终于“买通”雷德克里夫一家,换来了命中注定的The Chosen One。

作者罗琳对电影拍摄提出过两个要求:一是电影必须在英国拍摄;二是电影中所有的英国角色,必须由英国或爱尔兰演员扮演。

出于罗琳的坚持,低调务实的英国电影圈,成了《哈利·波特》小演员们成长之路的保护伞,让他们免于好莱坞名利场的困扰。

除了演员这份"兼职"之外,他们并不比普通孩子更有优越感,也远离了缠绕好莱坞童星的"堕落诅咒"。

霍格沃茨豪华教师团

《哈利·波特》在英国的地位几乎等同于国民电影,片中给小演员配戏的个个都是大咖戏匠。

在《魔法石》的成年演员中,有这么几位不得不提。

·一位由罗琳钦定的演员

《魔法石》剧照:海格与哈利在破釜酒吧

在《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早期,罗琳并不参与制作,也从几乎不干涉剧组的任何决定。

只有一次,罗琳破例给剧组安利了自己心中的海格人选——罗彼·考特拉尼。

罗彼·考特拉尼不仅是《魔法石》确定的第一个演员,他也伴随哈利走到了这场银幕之旅的终点。

《魔法石》原著中描写的海格是一位混血巨人,身高几乎是罗彼的两倍,从小演员视角拍摄海格的时候,摄像机镜头需要故意调整到低位,来凸显他的身高。

2022年10月14日,罗彼·考特拉尼在英国去世,享年72岁。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曾表示,考特拉尼是他合作过演员中最有趣的人。

“他经常让我们像孩子一样在片场笑个不停。我特别记得在拍《阿兹卡班的囚徒》时,当时我们都躲在海格的小屋里躲避暴雨,他讲故事、讲笑话来鼓舞士气。能和他一起工作,我觉得非常幸运,他的去世让我非常难过。”

·一位知道大结局秘密的演员

黑色长发从不洗、眼神如钩能杀人、处处膈应男主角——斯内普教授迷之高冷的气质,让他在霍格沃茨教职工的麻瓜粉丝人气榜,与邓布利多校长不相上下。

藏着秘密的男人:斯内普

斯内普堪称《哈利·波特》七本小说、八部电影里最深藏不露的角色,这位双面间谍锁在心底的秘密直到牺牲前最后一刻才解开答案。

然而扮演斯内普的艾伦·里克曼,自加盟《魔法石》起就已洞悉一切。

在与里克曼私下讨论角色的过程中,罗琳曾把斯内普对莉莉的单恋往事和盘托出。

如今当我们重温《魔法石》之时,能从斯内普直视哈利的眼神里品出更加复杂的情绪。2016年1月,艾伦·里克曼因病去世,享年69岁。

·一位险些提前登场的演员

斯内普对黑魔法防御术教授职位的痴迷是原著的老梗,其实在电影系列里同样有一位演员对扮演黑魔法防御术教授异常执着,那就是后来扮演卢平的大卫·休里斯。

两位黑魔法防御术老师:奎若(左)与卢平

在2000年,休里斯一度是《魔法石》里黑魔法防御术教授、"双面人"奎若的演员人选,后来该角色花落伊恩·哈特。

三年后,休里斯卷土重来,变成了与哈利亦师亦父亦友的莱姆斯·卢平。

相似的情况多年后也发生在英国女星海伦·麦克洛瑞身上,她本来要在第五部《凤凰社》里饰演伏地魔的忠实追随者贝拉特里克斯·拉斯特兰奇。

结果开拍之前麦克洛瑞突然怀孕,让海伦娜·伯翰·卡特抢去了"疯婆子贝拉"的角色;等麦克洛瑞产后归来,剧组为她预留了一个写满母性光辉的角色——贝拉的妹妹、德拉科·马尔福的老妈纳西莎。

Action!第一场戏记录落幕时刻

2000年10月,几百号工作人员浩浩荡荡开进了英格兰中北部一个名叫戈斯兰的小镇火车站。

在这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剧组拍摄了影片的第一个镜头。

这场戏恰巧被用作正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哈利、罗恩与赫敏结束了惊心动魄的第一学年,登上霍格沃茨特快列车回家过暑假,海格在站台边向着列车远去的方向挥手道别。

在这场戏拍完之后,剧组对小演员的外形做出了让书迷颇为不满的改变。

首先,书里哈利最突出的外貌特征除了额头的闪点伤疤,就是他的绿眸。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除了《魔法石》最后一幕之外,电影里哈利的眼睛颜色始终都是演员丹尼尔本人清澈的蓝眸。

三位小演员开拍之初的造型

向来注重细节的《哈利·波特》剧组,怎么会忽视如此基础的特征呢?

原来,前几天拍摄结束之后,大家发现扮演哈利的丹尼尔对隐形眼镜严重过敏,为了演员的健康着想,他们决定不再让他戴绿色美瞳拍戏。

之后剧组向罗琳询问能否在电影里让哈利以蓝色眼睛出现?

罗琳痛快回复了一句话:"哈利眼睛什么颜色不重要,只要跟他妈妈莉莉的眼睛一样就可以。"其中含义,想必所有陪伴哈利走到最后的影迷都会明了。

另外一处明显变化是赫敏的兔牙消失了。书中描写的赫敏并不是第一眼美女,也会嫌弃自己的两颗大门牙与一头乱发。

在第一天拍摄的时候,剧组给艾玛装了假牙套,结果这么一来,艾玛张口念出的台词根本听不清,没法好好说话,只能放弃继续装牙套的打算。

所以,电影里的赫敏不用魔法就让门牙缩小了。

从9又4分之3站台开始的旅程

伦敦的国王十字火车站不仅是罗琳父母相遇的地方,也罗琳最初萌生"哈利·波特"创作灵感的地方。

它在罗琳笔下打破了魔法世界与麻瓜世界的次元壁,无论在电影还是小说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被无数哈迷视作圣地。

《魔法石》中国王十字车站出镜的场面,其实是在现场实景拍摄的。

国王十字其实是全英国最繁忙的交通枢纽站,为了"哈利·波特",车站特意调整列车停靠安排,腾出第4站台与第5站台,给剧组改装成霍格沃茨特快列车停靠的9又4分之三站台。

剧组拍摄期间自然也引来无数路人围观,考虑到实地拍摄既麻烦又容易被路人盗摄,在《魔法石》之后,剧组干脆回到利文斯顿摄影棚,搭了一个国王十字车站的布景,之后的镜头大多数都是棚内拍摄。

这一幕是在伦敦国王十字车站实景拍摄

即使国王十字车站"牺牲"这么多,它还是没能被《魔法石》"带出门见人"。

电影里我们看到的站台戏来自国王十字车站的实地取景,可当画面转向车站外观的时候,出现在镜头中的却是国王十字车站隔壁的圣潘克拉斯车站。

圣潘克拉斯与国王十字内部相连,从外景来看却是两栋分离的建筑,造型风格天差地别。

国王十字在设计上低调朴素,圣潘克拉斯则与霍格沃茨的宏伟哥特风一脉相承,被追求“颜值”的剧组强行换装不无道理。

业界良心!建造霍格沃茨城堡

当银幕上的霍格沃茨城堡在月色下显露峥嵘,多少人与时光君一样瞬间把麻瓜世界的存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魔法基因在此刻觉醒

作为整个系列出场最多的建筑,霍格沃茨城堡让艺术指导斯图尔特·克雷格耗费了最多心血。

霍格沃茨城堡的外观全景一直是用棚内的1:24模型拍摄而成,内景镜头在《魔法石》拍摄期间主要依赖于实地取景。

比如麦格教授的变形术课堂就是杜伦大教堂的Chapter House,霍格沃茨走廊画面有格罗斯特大教堂的门廊出镜,牛津大学还提供了影片开头麦格教授第一次现身的楼梯与赫敏查找尼可·勒梅资料的图书馆。

飞行课背景的霍格沃茨建筑是从安尼克城堡取

剧组为城堡户外戏取景的时候,便从南部向英格兰北部与苏格兰高地大幅转移,那里的植被与地形风貌更符合原著对霍格沃茨所在地的描写。

哈利第一次上飞行课的场地是在旅游胜地安尼克城堡拍摄的;冷峻的格伦科峡谷、一望无际的希尔湖与广袤的兰诺克沼地均为霍格沃茨城堡做过背景。

在打造霍格沃茨的过程中,克雷格曾力排众议将大把预算砸在礼堂大厅的搭建上。

霍格沃茨礼堂是八部电影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布景,它在设计时参考了牛津大学基督学院的大礼堂。

为了能让之后电影继续使用此布景,礼堂的搭建标准与修建真实教堂无异。

克雷格要求每一块大理石都得是从约克郡运过来的约克石板,面积可容纳三百多号工作人员进入拍摄。

曾经让片方“肉疼”的霍格沃茨大礼堂布景在建好之后,一用就是十年。

《哈利波特》系列杀青后,它被利文斯顿摄影棚保存了下来供给游客参观。

都说电影如同造梦,散场时梦就醒了。

有些时候,拍电影也能把梦境搬到现实之中。

《哈利·波特》剧组就这样一砖一瓦建造出整个魔法世界,又把这块梦幻之地永远留在了伦敦郊外的利文斯顿摄影棚里。

约翰·威廉姆的音乐魔法

说到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风靡全球,若是抛开影片配乐的功劳,那真是太不厚道了。

不少影迷都认为,约翰·威廉姆斯老爷子在这部作品上的发挥,达到了他在魔幻题材配乐上的新高峰。

You're a wizard, Joh

威廉姆斯在他21世纪的第一部重量级作品当中,再一次完美呈现了他惯用的管弦乐队和主题贯穿的作曲技法。

与此同时,他又超水平的发挥了自己在旋律和配器上的特长,让片中的不少音乐主题显得既优美动人,又灵气十足,唤醒了每一位听众体内的魔法基因——没错,You are a wizard!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配乐之所以被供奉神坛,是因为该部作品中处处暗藏着“小心机”。

尽管总的套路相比于威廉姆斯之前的作品并没有核心的变化,但这部配乐在乐器的使用和音乐主题的意义表达上,却存在一些显著的特征。

即使观众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并非全神贯注,也能多少听出一些端倪。

其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配乐并不像之前的《星球大战》那样全面使用大规模交响乐队,而是根据具体情节的需要使用了变化多端的乐器组合方式。

这就使得整部作品既有恢弘雄壮的段落,也有神秘诡异的部分。

而某些特殊乐器的使用,比如“海德薇主题”中的钢片琴,更是为作品带来的比预想中更为出色的音色质感。

让乐曲像咒语那般萦绕于观众脑海中久久不散,超强的洗脑力度可令年纪尚幼的孩童也能哼唱一二。

其二,整套音乐是通过不断的反复变奏,进而表现出了极为丰富的情感包容性。

很多时候,你不能明确指出哪一段音乐就是人物、爱情或邪恶的化身,音乐就像魔法一样变化无穷、没有定式,但却丝毫不会带来欣赏难度。

哈迷们在听这部配乐的时候,大可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堆无比熟悉的场景,而非哈迷亦可以完全跟着感觉走,细细品味音符的流动和音色的变化,一饱耳福那是妥妥的!

如果说只听一首曲子就能让你建立对魔法世界的直观印象,那么“海德薇主题”绝对是不容错过了。

惊人的商业价值

“哈利·波特”系列于这一代观众而言,最重要的意义便是“陪伴”,而多年以来,这个IP早已成为华纳的摇钱树。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以1.25亿美元制作成本,收获9.74亿美元票房。

这个惊人的票房成绩,坚定了华纳兄弟公司将后续几部小说全部影视化的信心。

其后10年,又有7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接连上映,横扫全球77.4亿美元票房,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影史传奇“星球大战”系列与量多管饱的“漫威电影宇宙”系列。

即使在今日看来,“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取得的成功,都是难以复刻的奇迹。

首先,它植根于全球畅销的热门小说,且与原作同步出版上映,得以最大程度激发读者与观众讨论热情,确保IP热度在电影完结以前逐步走高,不断吸引新粉入坑。

其次,创作团队在视效方面狠下苦工。

在特效水平远不及今日的年代,依靠实物与CGI结合的方式,尽全力还原出观众想象中天马行空,瑰丽奇幻的魔法世界。

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仅韦斯莱把戏坊内约80秒左右的戏份,便有15名设计师花费一年时间,制作4万多份海报与道具用于拍摄。

8部电影的全部道具,最终塞满了5个巨大仓库。剧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最后,电影在选角方面竭尽全力。

主演们肯将自己由童年至成年的人生最宝贵光阴,全情投入到拍电影这一件事中。

10年拍摄周期,当银幕上的小豆丁们变为挺拔的少男少女,又变成独当一面的成年人。

银幕外的观众,也与童年和青春期挥手作别,投入学习与工作中。这样的成长与陪伴,是每个人一生不会再有的珍贵经历。

也是这份美好回忆,支撑“哈利·波特”IP在电影完结后,依旧维持惊人的商业价值。

实体书式微的年代,HP系列丛书销售额始终保持稳定增长。

影视周边及合作产品持续热卖,独立游戏拥有庞大的产业链,多个包含哈利·波特园区的环球影城,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吸金。

一晃,距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霍格沃茨城堡,已过去了20多年。

你是否也曾倚靠窗台,幻想猫头鹰撕开夜幕一角,为自己送来霍格沃茨入学通知书。

你有多少次幻想过,自己所属的学院、守护神以及魔杖的材质与内芯。

当《海德薇变奏曲》响起,你是不是也和时光君一样,为那段充满不可思议快乐的回忆眼眶发热、心跳加速。

这次《哈利波特》全系列八部曲电影在内地影院重映,别再错过了!

作者:暖暖辰曦、食素的夜骐

THE END
1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登录账号